目录
中国乐派理论与实践
中华传统音乐发展的基本生态条件与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建设李松;5-12+209
当下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若干刍议及三思(上)和云峰;13-18
曲牌结构类别及其形成的因素与内核傅利民;19-24
中国乐派音乐表演
戏曲音乐声腔素材二胡创编作品的演奏与教学宋飞;25-34+50
刘德海琵琶创作演奏技术系统研究葛詠;35-43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大弦戏“四大调”名实考王宇琪;44-50
蒙古佛教音乐理论经书《也克库伦蒙古佛教音乐之起源》考释
楚高娃;普·达瓦毕力;51-57
舍“游戏”取“乐”——延边“四物乐”的观念转换马琦玥;58-65+95
东北森林号子的艺术转向曹正钰;颜铁军;66-75
游走在“丝竹”与“弦索”间——广东汉乐乐器组合的历史流变考黄燕;76-84+123
“古朴典雅”与“内敛奋进”——广东汉乐艺术风格的定量研究郭小刚;85-95
潮州音乐“作乐”实践中的圈层——以曲目库及曲目的表演为例闫旭;96-104
潮州弦诗乐“儒家乐”的“造句”分析屠金梅;105-112
“具身化”作为残障文化视域下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新方法论邹如愿;113-123
建构空间、凝聚族群——新加坡巴刹的华语流行歌曲表演仲立斌;124-131
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
历史文献中“观乐”概念的演变及语义辨析胡雅静;132-137
隋唐协律郎身份考陈伊笛;徐元勇;138-144
从几种唐乐古谱所收唐乐曲目看平安朝乐制改革之影响严薇;145-150
中国乐派音乐教育
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郭彪;胡玲玲;徐晓雯;151-157
中国音乐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实践研究——中国乐派“8+1、思政+X”课程体系建设袁昊昱;158-163
中国乐派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“特定时空”的音乐形态塑造——温德青弦乐四重奏《泼墨Ⅱ》创作技法分析石磊;164-174
“情孚意合”的三种语汇——陈丹布的音高创作方式与和声思维解析邬娟;175-181+192
王建民《第五二胡狂想曲》双特性三音列在结构中的纵横捭阖程林;182-192
书评与述评
宋代词调歌曲研究的推进与贡献——评赵玉卿《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》洛秦;193-198
樊祖荫“变五声”学术话语中的“五声之旋”刘永福;199-208
2020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学术年会暨“中国乐派”专题研讨会2
稿约210